• 首页

  •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我校组织研究生收看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23 10:28 浏览次数:

                                                                          撰稿:孙源

11月20日下午,我校研究生在19个分会场,通过网络直播集中收看在清华大学举行的2020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暨宣传月启动仪式实况。      

本次活动由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主办,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深入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



报告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怀进鹏先生主持,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先生进行大会致辞。会上,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樊锦诗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先生先后宣讲发言。

万钢先生在致辞中指出,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际,要加强学术建设,坚守学术诚信,并着力健全科技能力体系。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加强学风建设,要弘扬爱国主义,践行科技为民;要坚定创新自信,主动担当作为;要恪守求实精神,维护科学道德。

樊锦诗先生作了题为“守一不移,奉献敦煌”的报告,回忆了自己与敦煌的故事。报告内容分为“魅力敦煌,文化宝藏”、“守一不移,奉献敦煌”、“直面挫折,勇于修正”、“正视困难,探索艰难”四个部分。在报告中,她讲述了自己初见敦煌、选择敦煌、坚守敦煌的人生历程。在莫高窟保护与开发的抉择中,她坚持不追求一时的热闹和利益,对莫高窟的开发和保护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她说道,在敦煌57年的时间里,她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守护和研究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半个多世纪以来,莫高窟已经成了她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能为敦煌做件事,她无怨无悔。她还提出,在研究中一定要秉承科学精神,求真求实,来不得半点虚假,脚踏实地,甘坐“冷板凳”,才能做出合格的成果。

戚发轫先生作了题为“传承航天精神,建设航天强国”的报告,他结合自身经历,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6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讲述了老一辈航天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与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作为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的见证者、参与者、引领者,戚院士生动诠释了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并面向青年学子提出了殷殷嘱托。他用自身的经历勉励广大师生学子以及所有科技工作者,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爱事业、爱岗位、爱团队,将自己的知识、时间、经历献给自己的岗位、事业、国家。他希望青年学子明确肩上所承担的任务,坚定理想和信念,勇于为国为民做出奉献。


2020级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侯德恩说,我怀着崇高的敬意聆听完樊锦诗和戚发轫两位老前辈讲述他们一生奉献敦煌文化和航天事业的故事,被他们言传身教的事迹深深触动,这更加坚定了我为祖国科研事业奋斗的决心。研究生要胸怀报效祖国的凌云壮志,接好科研的接力棒,求真求实,敢于迎难而上,为祖国科学事业努力奋斗;同时,要有服务人民的伟大情怀,脚踏实地,扑下身子,为人民美好生活不断奉献;最后,要有科学严谨的学术作风,兢兢业业,沉下心来,为祖国和时代赋予我们的重托奋力拼搏一辈子。

2020级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淑楠表示,樊锦诗先生用57年的坚守,为敦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交了一份完美答卷;使命高于一切,戚发轫院士用“航天精神”激励年轻一代铭记历史,勇于攀登。我深刻感受到科学家们迎难而上、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和求真务实、甘于寂寞的高尚品格。新时代的研究生群体要努力践行科学家精神,将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奋斗中绽放亮丽青春。

2020级会计学院硕士研究生孙源认为,科学家精神是一种坚韧不拔、严谨求实、奉献自我的伟大精神,老一辈的科学家是我们的榜样,更是时代的楷模。他们甘于奉献、严格自律,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新时代的青年人应该认清自身使命,勇于担当时代责任,尊重知识、勤奋学习,坚持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砥砺前行,不负韶华。


鲁ICP 备00000000号-1 鲁公网安备 000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