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二批辅导员工作室验收总结: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辅导员工作室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24 10:31 浏览次数:

传承红色基因 铸牢信仰之魂

——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期总结

金融学院  范志毅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德智体美劳的教育体系,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举措。加强红色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辅导员工作室以传承红色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初衷,将红色基因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开展“红色铸魂”工程系列活动,帮助学生铸牢信仰之魂。

  工作室成立于2018年,历经两年多的建设期,成员由最初的8人发展为12人,其中10人为金融学院辅导员,2人为国际经贸学院及法学院辅导员。工作室现有专业顾问3人,其中1人为山东省委党校沂蒙精神研究专家。

  建设期内,工作室积极实施课程育人,将红色金融史纳入本科生课程思政内容;开展“红色铸魂”系列活动,以立项为契机,制定活动实施方案,以研究生、本科生党支部,本科生团支部为单位开展活动,明确工作室各成员及党支部书记、团支部书记职责,工作室成员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落实到位,确保各项活动有序开展。“红色铸魂”系列活动覆盖包括金融学院在内的部分学院的研究生及本科生,收获学生好评和社会赞誉。因其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显著,为深入推动“三全育人”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传承红色基因 实施课程育人

  工作室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以课程思政开发为重点,将课程育人纳入金融史课程教学全过程。通过红色金融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唱响主旋律主题党日教育活动,红色专家进校园等举措,强化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将红色精神和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工作室深入挖掘革命年代红色金融的发展历史,以平台载体为依托,以走进沂蒙社会调研为抓手,组队考察沂蒙母亲河沂河,参观北海银行旧址,参观临沂大学山东革命根据地北海银行博物馆(山东革命金融博物馆),发掘红色经典故事,体验沂蒙红色文化,做好沂蒙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创建红色校园文化品牌,开发红色金融经典案例,讲好红色金融故事;组织师生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挖掘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金融史教学过程中,丰富课程思政内容,提升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体悟红色文化 创新实践育人

  为引领青年师生感知、认同、传播红色文化,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工作室探索打造“红色铸魂”教育实践活动,在体验红色文化中,学习感悟红色精神。活动体现三个原则:一是理论学习与实践体悟相结合,思想上铸魂;二是革命精神与新时代精神相结合,政治上铸魂;三是社会体验与社会调查相结合,行动上铸魂。

  首先,工作室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体悟相结合,思想上铸魂。定期开展红色经典读书会,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读红色经典,举办读书经验分享会,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假期开展读哲学名篇《实践论》和《矛盾论》等,实现研究生与本科生全覆盖,共计撰写读书笔记1000余篇,使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增强政治辨别力和敏锐性,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

  工作室定期邀请红色文化研究专家开展红色专题讲座,召开“沂蒙精神与红色基因”座谈会,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近两年来,工作室成员共指导上百支学生社会实践队伍深入全国各地开展弘扬红色文化活动。利用暑假开展“五个一”红色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利用当地红色资源,调查一处红色村庄,讲一个红色故事,唱一首红色歌曲,参观一处红色遗址、纪念馆、革命历史博物馆,看一部红色经典电视剧或红色电影。建设期内,工作室抓住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通过多种教育形式,达到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目的。

  其次,工作室坚持革命精神与新时代精神相结合,政治上铸魂。抓住“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主题征文活动;为激发爱国热情,学习先烈的革命精神,发扬光荣传统,工作室组织学生前往济南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为革命先烈扫墓,重温入党誓词;疫情期间,举办“青年强志、学四史”等系列活动;2020年9月学期,开展“开学第一课,抗疫精神进课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活动,被大众日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等媒体报道。

  再次,工作室坚持社会体验与社会调研相结合,行动上铸魂。开展“一人一村”调研活动,寻访名人故里,慰问老红军后代,寻访红色地名等,通过个人自愿、自我自学、实践体验、返校总结四个环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全校300余名学生党员、46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1000余名入党申请人参加。调研范围覆盖了包括山东、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四川、河南、江苏、海南等在内的全国20个省级行政区的950余个乡镇,形成调研报告1760余份,共调查乡镇人口150余万人,党员人数约4.2万人。“一人一村”系列调研活动被人民网、未来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

高扬红色旗帜 铸牢信仰之魂

  “红色铸魂”工程实施两年来,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工作室注重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扎实开展理论学习、团体培训、交流学习、理论研究、实践育人等,工作室成员在建设期内取得多项成绩。

  工作室的党课培训工作,将红色育人元素融入党课教学中,开展了《守住共产党员初心》《学新党章,做合格党员》《守初心,担使命,讲信仰,敢作为》《保持“四自”能力,端正入党动机》《新党员“两个维护”主题教育》等主题培训70余场次,惠及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3000余人;工作室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大光教授解读《共产党宣言》;以“学习强国”为理论学习园地,认真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每月举办理论学习交流会;工作室鼓励成员积极参加学术会议;赴中国历史博物馆参观“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展览,参观“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红旗渠、章丘施家崖村、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等。工作室的一系列举措,提升了成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增强了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锤炼了辅导员队伍,为进一步做好红色文化的传承积累了丰富经验。

  工作室自成立以来,理论研究成果丰富。举办2019年全国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专题研讨会。2019年,工作室主持人范志毅获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项目1项,获校级党建课题立项1项,主持的《“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院(系)“三全育人”发展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家校合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分别获得学校学生工作重点立项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专项立项。2019年,法学院赵金鹏获山东省高校辅导员论文大赛一等奖,金融学院陈玉林获二等奖、王亚男获三等奖。2019年,赵金鹏获山东省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大赛三等奖。2020年,金融学院许静、陈玉林获学生工作科研项目校级重点课题立项2项,陈静、孙琦获校级一般课题立项2项。建设期内,工作室成员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范志毅在《教育》2020年03期发表《基于家校合力育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研究》,2020年4月在《智库时代》发表《“三全育人”视野下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应用研究》,盛坤宇2020年11月19日在《中国教育报》发表文章《高校应发挥红色基因传承功能》(第二作者)。

  工作室成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显著。建设期内,累计共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三千计划”团队200余支,其中校级重点立项团队39支,累计指导学生约2200人次。指导团队下乡村约212个,访社区约301个,进企业约125所。2018年,工作室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获得国家级立项9项,省级立项11项。

 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辅导员工作室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致力于红色育人元素的挖掘、整合和传承工作,结合金融学院“三全育人”改革试点工作,把红色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形成了组织完善、机能完备、长效融合的红色育人工作机制,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探索。



鲁ICP 备00000000号-1 鲁公网安备 000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