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 管旭东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4-03 19:14 浏览次数:

一、作者简介

莱儿·麦克福尔,居住在苏格兰格拉斯哥,是英国备受瞩目的实力派作家。她的作品令人激奋、恐惧而又温暖,在出其不意的情节架构中饱含感人至深的真情,回归人性,引人深思。她最著名的治愈小说《摆渡人》令千万读者灵魂震颤,一举摘得多项世界文学大奖,版权销售到三十多个国家,治愈千万读者。

二、内容概要 

整本书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女主人公迪伦的日常生活,由此引出灵魂摆渡人的由来与发展。第二部分写灵魂摆渡,其中描述了迪伦和崔斯坦为到达天堂的各种冒险经历,其中还穿插了一些其他摆渡人的故事。第三部分则写迪伦为爱抗争,要摆脱这种没有爱的平稳生活,与心爱的人一起回到现实中的抗争的故事。

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女孩迪伦,她的世界一片狼藉。在学校中与同学关系紧张,在家中与母亲交谈甚少。某一天,迪伦决定坐上火车去见多年未曾谋面的父亲,然而火车在经过隧道时发生事故,迪伦成为唯一一个没有生还的乘客,她死后遇到自己灵魂的摆渡人崔斯坦。每一个亡灵从人间去往天堂必须要穿过一片荒原,而这片荒原是灵魂的心像,你是什么,你的世界就会出现什么。摆渡人的工作是保护这个灵魂,防止其被魔鬼抓走,一旦灵魂被魔鬼抓走,将从此万劫不复。一路上迪伦与崔斯坦两人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与坎坷,在此过程中迪伦爱上了他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而崔斯坦同时也爱上了迪伦,但两人终将分离,迪伦到达天堂就是两人分离之时。然而到达天堂之后的迪伦并不想永远地失去崔斯坦,于是她去拜访了崔斯坦曾经摆渡过的灵魂,从他们那里得知了重返荒原的可能性与可行的方法,于是她大胆地做出决定,要克服所有困难回到荒原寻找崔斯坦,并说服崔斯坦和她一起离开这里,最终两人回到了人世,迪伦最终也成为了崔斯坦灵魂的“摆渡人”。

三、书中令人深刻难忘的部分以及你个人最喜爱的部分 

书中令人最深刻难忘的部分是两人进入天堂时候的分离,尽管崔斯坦爱上了迪伦,但他却不能为了自己的私欲而耽误了迪伦,他更希望让迪伦走上一条可能对她来说更好的路,“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成为本书的主旋律。摆渡人是一个被需要的角色,他的职责是用自我牺牲的方式奉献一切。分别之时,崔斯坦没有对迪伦隐瞒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他告诉迪伦,他爱她,但是却没办法在一起。尽管终将分离,但崔斯坦陪迪伦一起走的这一段路程,他们一起享受着最后一段美好的时光,牵手漫步于自己眼中的茂盛野草,石楠覆盖的山峦。和对方在一起,他们都获得了莫大的勇气与力量。

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书中两个人互相改变着对方。崔斯坦像是一盏明灯,引导着迪伦安全穿过荒原,他是她的守护者,因为有他,迪伦获得了穿越荒原的勇气、陪伴与安全感,因为有他,迪伦变得勇敢、坚定和自信。而迪伦则带领着崔斯坦摆脱荒原,打破既定规则,她是一条新大路,她同样也是崔斯坦的摆渡人,因为有她,他的生活变得多彩,因为有她,他的人生有了新的运动轨迹。他们互为对方的摆渡人,互相带领对方摆脱困境,互相扶持,相互依靠,这是全文让我最感到温暖的地方。

四、个人对本书的评价和感想

(一)书中情节引起的联想

什么是家?什么才是内心里深处的那个家?“回家?回家!这里可不是家。她刚刚离开的地方才是家,离开了两次。” 

崔斯坦终于把迪伦送到了她的家——天堂,可是迪伦却沉默地伤心了,因为她认识到有崔斯坦的荒原才是自己心中的家,但这里没有崔斯坦,这里不是家。摆渡人离开你,你独自踏进心中的那个“家”,指引者可以让你见到你想念的亡人,以及终有一天你可以在天堂与你心爱的家人团聚。迪伦觉得踏进心中的“家”之后仍然是一片荒原,因为她内心最大的想要是那个陪伴她走过黑暗时光深爱的摆渡人崔斯坦,而不是去与自己已故的亲人团聚。

现在的荒原还是那个荒原,但是崔斯坦却不在。在这里引发了我的联想“什么才是家?什么才是内心深处的那个家?”书中迪伦的家就是有崔斯坦的地方。就像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家是倦鸟归来的巢;是我们避风避雨的港湾;是生活中那些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小平淡。你对家的定义是什么呢? 

(二)书中内容引起的疑问

书中最大的疑问便是关于生和死的定义。真正的死亡是什么?这个问题或许困扰着很多读者。真正的死亡是世上从此再没有我,但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大多数人都放弃了去尝试另一种可能性,但是迪伦却赋予了给了生和死新的概念和意义,她认为真正的死亡是过着无趣的生活,和自己爱的人分别。所以她果断又勇敢的做出了最大胆的选择,她想要逃离这个自己觉得不幸福的地方,想要逃离这个她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到达的这个看似会平静生活的地方,去寻找自己心爱的人,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时不我待。

(三)本书令你有何提醒、启发及反思

人生并不是一条直线,有很多时候需要面临一个个十字路口。

“你试过吗?”“你真的知道吗”“难道不值得我们一试吗?”迪伦与崔斯坦的相遇也是对崔斯坦宝贵的财富,她希望崔斯坦陪她一起重新回到人世间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这对崔斯坦而言却是不可能做到的,于是迪伦三次反问崔斯坦这些的问题。是的,我认为大多数人都会像崔斯坦一样,给自己定位、为自己设限,把自己局限在没有任何空间和希望的地方。然而本书的结尾中,他们真的去尝试了回到人间的可能性,并且成功地做到了。本书给我的启示是人们不应该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人生并不是一条直线,有很多时候需要面临一个个十字路口,你可以为自己做出选择。像迪伦一样,选择离开天堂的彼岸、选择和崔斯坦重回人世。

五、从本书获得的主要收获

从这本书中,我收获了人们应该善于打破既定规则的道理。崔斯坦认为他这一生的宿命就是做别人的灵魂摆渡人,未曾想过为了爱情而放弃这份职业会有怎样的后果;之前每一个到达天堂的人都没有想过要离开那里,只有迪伦第一个想要原路返回,一个人再次经历黑暗与恶魔,去寻找自己心中的梦想,和心爱的人一起回到人间。值得庆幸的是,她去求助的人并没有告诉她不可以这样做,而是给她了去尝试的机会与可能性。

其实,迪伦何尝不是崔斯坦的摆渡人呢?崔斯坦在迪伦的鼓励下,终于一步步开始改变自己的想法。他的一生都在荒原引领灵魂,做他们的摆渡人,却从未到想到要去天堂和人间,从未有产生过爱情,没有太多的其他感情的投入,甚至都不去想吃饭和睡觉的事情,只是单纯地打发自己的时间,从未想要去改变这一切,去思考为什么自己作为摆渡人的命运是这样的,为什么他不能进入天堂、不能进入人间。他觉得摆渡人墨守陈规的生活与工作便是他的命运,从没有想着去打破,去尝试新的身份,去尝试摆脱摆渡人这个令人并不感觉到快乐的身份。

但是,他遇见了迪伦,一个只有十五岁但却拥有独立的思想,敢于打破规则,敢于尝试,既勇敢又坚强的女孩儿。他爱上了这个女孩儿,真的体会到了爱、善良和温暖与失去爱人、为爱人担忧的痛苦;虽然心中有所顾忌,担心该不该这样丢下自己的工作去冒险,但是仍然跟随她返回荒原,最终成功地到了人类世界,离开了那个没有丝毫人情味、只有不停的摆渡灵魂的世界。

别人都告诉你每个人都是这样的,你偏要打破规矩或许是错误的,可是没有人能保证跳出这个“安全区”会是怎样的前景,生活中总要有人去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也总要有人为自己的人生做一些尝试,以此来获得不同的人生。人生,永远都有人在过着你想要却得不到的生活。很多时候,人性存在一些软弱,我们不期待别人去尝试我们做不到的事,或者一些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我们悄悄抱着这样的心态告诉他后果会如何糟糕,甚至说一些尖酸刻薄的话,是因为我们有时候会担心若是他成功了,而我还在原地徘徊,我的内心会不平衡,可自己却依然没有勇气像他一样去改变。

迪伦对崔斯坦的爱使她获得了独自穿越荒原的勇气,这是伟大且无畏的;而崔斯坦对迪伦的爱则让他有了离开荒原、陪她回到人间尝试新的生活、一直跟她在一起的勇气。从一开始崔斯坦坚定、而迪伦顺从变成了迪伦坚定又勇敢,崔斯坦的性格却开始软弱起来,因为他担心迪伦的命运。但是他们还是勇敢的一起走过了那段艰难的过程,就像崔斯坦说的,因为爱。因为爱,他们无畏,因为爱,他们勇敢地走了出来,无论前方如何,只要你在这里,我就会一直陪着你,一直坚定地陪着你走下去。六、总结

自己要做自己的摆渡人,自己的命运,要靠自己来“摆渡”。大多数人,在摆渡人的指引下到达天堂以后,都会选择静静地等待,等待着自己的亲人与朋友能够在数年之后,来到这里和自己相聚。然而这样的等待有时是没有结果的,因为他们所期盼的人,未必能够像自己那样成功地穿越 "荒原",他们有可能在半路被恶魔拖走,最终成为恶魔的一份子。迪伦做了人生中最勇敢也是最正确的决定:尽管不知前方道路是怎样的,穿回"荒原",寻找自己的心爱的摆渡人崔斯坦,并把他一起带回人间。虽然道路艰难、充满危险,可是自己的人生轨迹,何尝又不是自己所做的每一个决定,一点一滴勾画出来的呢?

其实有时并不是我们自己不能,而是我们不相信自己能行。很多的时候,人们总是抱怨周围的环境如何影响到了自己,那其实是因为自己的内心不够坚定,我们选择打开心里那扇门去接受这些干扰;很多的时候,一些事情人们总是做不到,是因为自己从未真正从心底里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拿破仑·希尔这样说过:“人的天性的某个角落,沉睡着成就的种子,如果把它唤醒,让它活动起来,它就能把你推向你从未想象过的人生之巅。正如音乐大师能让美丽的音乐从琴弦上流淌出来一般,你也能唤醒在大脑中沉睡的天赋,让它带你到达理想的彼岸。”

或许不论你身处何处,你觉得自己充满阳光或是抑或是挫折,你觉得自己身处山顶亦或是谷底,你觉得自己孤独亦或是充满爱,你都会遇到你的摆渡人。或许是现在,或许是未来的某一时刻,亦或者是在你没有注意到的过去,但我坚信你我们都会遇到自己真正的灵魂摆渡人。“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灵魂摆渡人?”

鲁ICP 备00000000号-1 鲁公网安备 00000000号